close
【骨盆的額狀面控制 – 內收無力就夾球嗎】
學生在練習時,不管是雙側動作,或是單側動作都會側移偏向一邊,看起來似乎很單純,就一邊內收無力,一邊外展無力。
所以就一邊練內收,一邊練外展,最簡單的就是內收夾球,外展蚌殼式加彈力帶,所以回到動作學生就會自然平衡了。
才怪!
其實學生說類似練習皮拉提斯都有在夾球阿,怎麼可能內側無力。
訓練肌肉跟訓練動作,看起來有些相同之處,但其實不太一樣。
不同的身體擺位,對身體的系統來說就是不一樣的動作,神經肌肉連結的方式也不一樣。
所以不否認單純就最簡單的肌動學角度來看,反正有收縮就有練到,可能要練肌肉變大,讓身體產生適應改變是個好方法,但要牽涉到整體的動作控制,或是有效的”轉移”就沒那麼單純。
要訓練內收,有超多方法的:
雙邊躺著夾球
雙邊坐機器夾大腿
單邊側躺開放練內收
單邊側躺閉鎖鍊內收
單邊站姿骨盆側移
加上:
骨盆中立位
骨盆有旋轉
收縮方式:
等長
向心
離心
排列組合超多,但可想而知,根據最終目的,裡面一定有一些比較有用比較沒用。
當然最後我不會是選雙邊夾球的動作讓學生練習,甚至有時候雙邊動作的偏差,直接在雙邊動作調整可能不會是好的選擇,那種叫做提醒,而退到單邊才能比較好的評估跟修正。
而且通常位子選對,即使沒有外面的阻力(球或負重),學生一樣覺得前所未有的痠,當然練完後回到原動作也有明顯的改善,大概做10000次夾球也不會有這種效果的。
Position matters
教學隨記我們下次見
#動作控制 #骨盆控制
#內收肌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kensyogalif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