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內收練習】
延續上一次的學生案例,解決了臀大肌在弓箭步的問題後,學生的弓箭步已經不會有腳趾踩不平均的問題,那接下來呢?
當然第一件事還是重新檢查動作的品質,簡單測試骨盆的動作還有雙邊弓箭步,有維持水準,代表練習方向正確。
而再進一步挑剔,會覺得左腳在前的弓箭步相對不穩,那可能要怎麼調整呢?
練習中的中軸化,或是能夠維持在neutral是很重要的,但其實那還不夠,因為我們人類基本上就不是一個對稱的動物,而我們大部分的動作都是左右交替的,代表除了能夠維持在中立位,還要能夠左右交替的停留跟切換,這才是完整擁有動作的控制力。
進一步的評估也是發現左右邊些微的差距,左髖內收能力比較不好,代表習慣把重量放在右邊,右髖習慣在內收內轉,左髖習慣在外展外轉,右邊髂骨伸展內收內轉,左邊髂骨屈曲外展外轉。這其實也是人類常出現的習慣模式。
所以要一次處理好,除了右側臀大肌以外,還有左邊腿後肌,左邊內收肌,左邊臀中肌,延伸的思考是,除了一直要怪罪所謂的”臀大肌失憶症”,也別忘了更常被忽略的腿後肌跟內收肌,相關內容之前的文章也都有分享過。
或換個觀念,在subsystem側線的概念下,髖的穩定不只需要臀中肌,還需要同側內收肌的共同參與。
最後大部分的練習都是躺在地上完成,特別是內收很燃燒,而重新回到弓箭步測試,雙邊都可以更穩定的上下轉換了。
不過還是要提醒,不是夾球夾機器就有用,要考慮的是整體的動作。
而尤其是瑜伽練習者,如果是特別喜歡把腿後跟內收拉得很開又無力的,可能還是要想一下潛在的風險影響。
教學隨記我們下次見~
#內收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kensyoga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