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不會筋膜,落伍了嗎》

 

「我們並不是有600多條肌肉,而是只有一條肌肉,被裝在600多個袋子裡。」Anatomy Trains

 

一樣的人體,不一樣的陳述。

筋膜並不是新發明,而是新發現,它一直都在。

當然相關的研究也越來越多。

 

 

 

248452891_405226348074901_5138730900524240030_n.jpg

———

因為好奇,所以在2020年初完成了《Anatomy Trains in Motion》,2021年初完成了《Anatomy Trains 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但也是因為一直以來的學習跟教學有用到,所以想透過這個源頭的學習來:

確認自己懂什麼

確認自己不懂什麼

 

我想對學習甚至到教學,這點堅持是必要的,特別是你講到某特別的流派或系統 (例如:解剖列車的筋膜,特定瑜伽流派,動物流或是某個XXX系統)

 

不管是從網路學習,看書學習,跟會的人學習或是直接跟源頭學習,都可以確認你到底教的是不是正統的方法,而且要持續更新。

 

但在這個筋膜似乎越來越流行的年代,我想要講的是:

「你不一定需要懂筋膜,才能練的好跟教的好。」

 

———

#書中的解釋

對於解剖列車的解釋,書裡也講得很清楚了。

※註,以下是第三版,現在已經有第四版了

 

📖 解剖列車中文版 p.72

解剖列車並不是肌肉動作的全面性理論

解剖列車並不是人體動作的全面性理論

解剖列車並不是解析身體組成的唯一方式

 

你能夠把原本會的發揮到淋漓盡致,也許就夠好了。

 

但,如果能夠在你的工具箱裡正確加入筋膜的概念,也是有機會讓你的練習教學更升級。

 

📖 解剖列車中文版 p.3

 

「只是說說每件事物彼此都有連結,然後就放置不理,是相當沒有幫助的。就算這個論述是百分之百正確。

這個論述會讓臨床工作者處於一個朦朧,甚至空虛的情境,沒有任何指引,反而全憑直覺。

肌筋膜理論,並非抹滅許多以個別肌肉為基礎的技術與分析的價值,而僅僅是將它們放置在整體的系統中。

這個立論整體來說,是對現有肌肉相關知識的補充。

換句話說,頭夾肌仍能旋轉頭部以及伸直頸部,同時它也是螺旋線及側線的一部分。」

 

所以,話說回來,當你講到筋膜了:

你有真正了解筋膜的走向嗎?

你有真正了解正確的啟動順序跟運動模式嗎?

你有針對筋膜的不同特性有相對應的練習嗎?

這個筋膜的練習編排跟你的主題有相關嗎?

與你的練習有何連結?

 

這些都是你可以去思考的。

———

ATiM的線上課程裡,其實動作並不複雜,很多動作你一定也不陌生,但我覺得最有趣跟最有價值的還是背後的理論,在理論支持下的動作,才更能顯示它的價值,而理論也提供了你可以自由發揮的空間。

 

而在ATSF的課程或是相關的大體解剖課,在講解跟動作的分析中,還是滿滿的肌動學概念為基礎。

 

所以如果真的對筋膜有興趣,還是建議要有解剖學跟肌動學的底子,不是說一定學不會,只是會無法得到最多的收穫。

 

就像筋膜相關的主題,也不是只有拿球按一按的筋膜放鬆而已。

 

反過來如果已經有足夠的解剖學跟肌動學的底子,筋膜的學習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了。

 

「筋膜的研究,並無法取代原本的解剖學肌動學,只是讓它變得更完整,因為筋膜一直都在。」

 

「與其要刻意強調這個練習有筋膜,請問有什麼練習可以完全不牽涉筋膜呢?」

 

———

阿肯師關心您的筋膜,我們下次見。

 

記得

📍追蹤 @kensyogalife

📍按讚

📍收藏

📍分享

📍TAG

📍留言

 

#anatomytrains #atim #atsf

#yoga #yogi #筋膜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kensyogalife

arrow
arrow

    阿肯師 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