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什麼足背屈很重要

 

除了腳趾靈活跟足底筋膜要有彈性以外,你知道其實我們也必須要有足夠的足背屈活動度嗎?

 

DF.png

 

根據肌動學的資料,一般正常的開放鏈無負重的足背屈角度大概是0~20度,步態中大概需要10度,而研究文獻指出,負重的足背屈角度最好要大於36度,我自己不是很精準的測試大概可以兩腳45度左右。

 

有時候在瑜伽的練習中,常會聽到老師說膝蓋不要超過腳尖,不然膝蓋會受傷,基本上這句話只對了一半,比較有風險的其實是膝蓋過腳尖加上額外的旋轉,就是膝蓋內扣或外倒,這會對膝關節造成額外的扭力,才是我們比較不希望看到的。

 

而在一般的瑜伽練習中,其實也是有很多體位法需要適當的足背屈活動度,像是:

花環式/瑜伽蹲 Malasana

側弓箭 Skandasana

馬力奇系列 Marichyasana

下犬式 Adho Mukha Svanasana

英雄系列 Virabhadrasana

低弓箭步 Anjaneyasana

站姿前彎 Uttanasana (雖然小腿不一定需要往前移動,但是足背屈的活動度等於小腿肌肉的延展性,很明顯的會影響到前彎的深度,因為淺背線)

站姿下輪式 Drop back

 

或是健身中的深蹲Squat或是子彈深蹲Pistol Squat,其實也需要一定程度的足背屈。

 

日常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呢?

試著去找個樓梯上下樓看看吧,你能夠保持膝蓋不要過腳尖上下樓梯嗎?或是自然的走路中就很容易過腳踝或接近腳尖,刻意不要超過那條隱形的線其實反而會讓你走路變得怪怪的。

 

所以回到練習上,當然基於安全原則,在某些強度高的練習,我們可以選擇膝蓋停留在腳跟上或不要過腳尖,但同時也別忘記選擇適當強度去練習負重足背屈的活動度,如果這部分是你從來沒有注意過的,不妨稍微檢查看看,可能這就是你練習中缺少的一塊拼圖阿。

 

參考資料來自 證據科學 Evidence talk - Sport science

 

#Xinyoga #芯瑜伽

#kensyogalife

arrow
arrow

    阿肯師 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