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立體結構網絡》
Repost 整合篇
之前心得分兩篇寫,重新再掃描一下自己寫的東西,覺得很多觀念還是很受用。
其實撇除觸診的部分我沒有仔細研究細節以外,整本看下來大部分的觀念都早已在其他地方得到驗證,當然有一些小地方老師的看法不同,但從書中講的脈絡其實也能夠理解。
看完原來發現我已經超前部署啦。
節錄重點心得:
身體的錯位,基本上都是一種旋轉,如果瑜伽練得好,是可以逐步解開不同系統跟層次的身體問題。
但知道自己身體有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才能真正解決而不會進一步造成傷害。(註:不是每個人能或需要做同樣的動作跟順位)
瑜伽如果變成拉筋大賽,會衍生出很多問題。當過度的收縮拉扯擠壓身體的結構網絡,只會讓整個系統失衡。
老師治療的一些瑜伽老師或資深瑜伽練習者,拼命拉筋造成身體終端筋膜相對緊繃,表面上身體很鬆,實際上深淺層的結構張力落差很大。
筋長一寸,延壽十年。大家都誤會了,正確是筋生長一寸,可以延壽十年。筋拉長了一寸,只會少活十年。而只有正確練習才能讓筋生長一寸。(註:如果印度式的瑜伽都要加深,深度延展的話,在這點我寧願相信中醫這個整體張力均衡的概念)
瑜伽最可貴的地方,就是在擺出體位過程中,結構網絡的變化,以及擺出體位法後的呼吸方式。
呼吸。胸式呼吸可以引動淺層結構網絡,腹式呼吸可以引動深層結構網絡,兩種都重要。
瑜伽之所以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是因為同時能在身體的物質層次有作用,同時也是心靈的鍛煉。
身體會記憶情緒,情緒跟身體產生一種共構的狀態,所以在身體還原的過程中,很多情緒跟生命中的創傷是可以被療癒的,但是必須在寧靜的觀照下才能達成。(註:筋膜的理論也說到情緒會藏在筋膜裡)
正確的練習,必須以呼吸引動網絡,逐漸對位,還原,鬆懈,才能夠逐漸延展,才能解開深層的黏連,而透過反覆的刺激,結構網絡因為有需要而重新生長,這時候才真的是「筋長一寸,延壽十年」。(註:筋膜重塑需要6到24個月不等,依照西方的研究)
疼痛的意義,發炎, 結構異常。(疼痛科學)
手肘膝蓋是中繼,處理前後。(相鄰關節假說)
看見整體,筋膜動作鏈 。(張拉整體)
對境心數起,心如明鏡,不預期。 (如何正確評估)
望,看變化,正念冥想。(專注)
五禽戲,整體平均的練習。(華人的Animal Flow)
神經肌肉連結,動作的產生。
皮膚影響大,先處理表層 。(解剖列車順序)
怕癢也是一種病,緩衝空間不足。
痠,張力問題。因為淺先鬆,深慢鬆。
麻,神經壓迫。
關節中軸化概念。
治療的心像。(反思跟經驗的累積很珍貴)
走路是好運動。(步態是最高級的簡單動作)
瑜伽練對是好練習。
硬壓,硬整骨其實都是破壞結構。
閱讀愉快
正確內容還是以自己閱讀的感想為主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