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什麼學瑜伽要學解剖學?》

我覺得它提供了我更多元的角度去看待體位法的練習,進而引發出自省的對話,讓我能夠更有覺知的選擇我的練習。

 

瑜伽從來就不是競爭,不是與別人的競爭,更不是與自己的競爭。

 

很多人都是因為受傷而選擇瑜伽練習,但有趣的是在復健科或物理治療師端,往往又接到很多因為練習瑜伽而受傷的人,這不就是一個滿諷刺的現象嗎!

 

1.jpg

 

 

 

DNS

DNS的課程中,我們學習矢狀面穩定,產生飽滿的腹內壓,讓身體整體達到穩定,然後產生好的動作。

開剪刀,就是指前方肋骨外翻,骨盆前傾,腰椎壓迫,更重要的是影響到身體整體的穩定,如果平常都習慣在這狀態做動作,身體慢慢會累積很多代償,甚至到受傷的風險。

 

所以當每次後彎練習的時候,我都會想一下這件事,到底我是在有控制的後彎,還是千方百計的破壞核心穩定。

 

2.jpg

Anatomy Trains

在解剖列車中,深層的深前線等同於核心的筋膜線,其中大腿內收肌群一路往上也跟骨盆底肌跟橫隔膜相連,另外在步態穩定中,內收肌群的重要不下於傳統認為的髖外展肌群。

 

所以當我練習橫劈時,我也會想一下我到底是有控制的練習,還是一樣已經到破壞它的程度了,韌帶拉鬆了,是不太容易練回來的,等老了肌肉流失才是真正考驗的時候。

 

這些並不是散播恐懼,因為當然很有可能你練一輩子都不會怎樣,但你願意付出這個風險的代價是為什麼?

 

「風險控管,一切都是等價交換啊。」

 

有幾個常見的錯誤認知,例如:

練越深越厲害

老師可以我也可以

現在沒事以後也沒事

所以要真正看清楚自己的狀況,以及在練習的時候,當你要突破或被突破身體的極限時,不妨暫停一下,好好的往內看,思考一下當下腦中的想法是什麼。

 

Find your why

 

Ego嗎?想追求什麼目標?

多多少少,例如我在練習的時候也有ego跟執著,我練單手倒立就是希望能夠趕快突破5秒可以拍照,大方承認是真正面對問題的第一步。

 

如果都沒有,那找到自己的專注跟練進階體位法本來就不是等號,那就都拜日式跟靜坐就好了不是。

 

為了這個,我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如果是倒立,就是比較多的肩膀穩定練習,大概推自己重量,這個水準在常做重訓的也許就普通。

 

當狀況不好,我能夠勇敢的踩煞車嗎?

例如今天手就是不穩,覺得狀況不好,那就減量或是乾脆休息,不練不會怎樣。

 

這些瑜伽練習,整體下來讓我精神越來越好,體態越來越均衡飽滿?

這個也必須很有覺知的去感受身體的狀況,特別是在離開練習後,你是一切都很好,還是甚至每個禮拜都要去針灸治療。

 

而最後想完一輪,也許你就能夠真正的了解:

 

「瑜伽體位法是工具,解剖學也是工具。瑜伽練習本來就不在體位法本身,而是透過它達到的自省,當你真正內在跟外在達到和諧,不需要用極端的方式用體位法證明自己,尊重身體,懂得適當踩煞車,這時候你美好舒適的瑜伽練習才真正開始。」

 

*圖片來自網路

 

#瑜伽

#瑜伽解剖學

#自瑜瑜人的瑜伽老師

#kensyogalife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肯師 Ken 的頭像
    阿肯師 Ken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Ken's Yoga Life

    阿肯師 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