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要轉脖子會受傷!

不要轉手會受傷!

不要轉腰會受傷!

不要拱背會受傷!

不要膝蓋過腳尖會受傷!

 

這是真的嗎?是真的,但也不完全是真的。

 

20200410_131839_0000.png
 

在看動作前,我想先請你想一下人體是怎樣的一個存在,人不是礦物,也不是竹子,更不是塑膠做的(),我們全身上下有非常多的骨頭跟關節的存在,我們天生就是被設計要來動的。

 

回到上面的公式句,如果你把:

不要OO會受傷換成如果一輩子都不OO會怎樣?

 

就像不小心中了含笑半步癲該怎麼辦?

「區區含笑半步癲,難得倒我嗎?大不了不笑不走路!」-華夫人

(然後華夫人就絆倒了。)

 

好,回歸主題。

不可否認一定會有因為以上動作受傷的例子,但那個會是讓我們刻意避開那個動作的理由嗎?似乎也不是。

 

所以回到動作的本質來看,還是看當下做動作的目的是什麼,以及是否能很好的執行它。

 

如果要簡單判斷到底有沒有風險,我覺得可以分三個層面來思考。

 

1 強度

強度包含負重量,關節活動範圍的大小,負重越大,活動的範圍越大,風險越大。

 

2 控制

在做動作的時候,身體的控制有多少,例如是否為主動動作,有無額外支撐,過程是否速度無法靠自己控制。

 

3 時間

這點也是很多人忽略的,低強度有控制的動作也有可能因為時間過長,讓身體有額外代償而形成未來受傷風險,例如低頭族。相對來說,短暫的低頭跟拱背(例如早上刷牙洗臉),除非本來就有受傷,不然受傷的風險應該不大啦。

 

以上簡單的原則分享給大家思考,有特別動作上的問題還是要請教真正專業的老師跟教練。

 

另外最後補充,與其想不要做什麼動作因為它有風險,是否也要想一下不會做什麼動作會不會也有風險呢?

 

 

 

#動作多樣性的重要
#看見動作的本質
#Kensyogalif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肯師 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