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響髖 / 髖夾擠 Why】
*前言還是要說,有急性症狀,疼痛,絕對不要看文章解決,文章也無法幫你解決,先去就醫再說
本來要寫彈響髖,但連髖夾擠都一起寫好了。
髖關節,是屬於球窩關節,髖臼是窩,股骨頭是球,雖然一樣是屬於有三維自由度的關節,但因為我們是雙足行走的動物,髖關節需要承重,所以相較肩關節來說,球窩包覆的範圍比較大,也更穩定一點。
理想的關節動作,維持良好的凹凸定律下,應該是滾動跟滑動協調的發生,所以股骨頭可以保持在球窩的中間,讓周圍的壓迫是平均分布的,就是關節中心化的概念。
如果因為受傷或錯誤練習的累積,開始讓髖失去了中心化的能力,就會開始有異狀出現,例如動的時候喀拉喀拉的聲音,或是某些角度開始出現不適,最後也可能慢慢累積成慢性疼痛,這些就是一般說的彈響髖或是髖夾擠。
基本的原則,有疼痛的話,一定還是要盡快去就醫。
一般常見的彈響髖共分三種模式:
髖內側
主要是髖屈肌像是髂腰肌,或甚至是股直肌等等過緊,所以如果剛好做髖屈位到伸直位的動作,就比較容易形成髖內側的摩擦而產生聲音。
髖外側
主要是髂脛束張力異常,所以大腿在做旋轉的時候,外面的大轉子會跟髂脛束摩擦發出聲音,往上找兇手可能是擴筋膜張肌或臀大肌。
關節內
也許是關節內的軟組織已經有受損,或是周邊的穩定結構有問題,動作時會產生異常的聲音。
以上都是比較常見的例子,但實際上可能的原因更多,所以其實需要更精準的評估。
而統整來說,不管是彈響髖或是髖夾擠,可能原因以及需要調整的方向大概可以分兩類:
<動作控制問題>
前面講過了,髖關節中心化一但被破壞,隨之而來的就是彈響髖或是夾擠的可能。
例如骨盆卡在某個特定的模式,一邊過於前傾,一邊過於後仰,甚至伴隨著轉動,隨之而來的就會讓股骨動作出現明顯的不對稱,骨頭卡骨頭而無法做出良好的轉動滑動。
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考慮的是骨盆的歸位,但絕對不是單純整骨橋回來就好,因為那個相對是被動發生,真正需要的是重新建立正確的神經肌肉連結。
另一種解讀模式是肌肉的張力異常,像我們在走路的時候,進入承重期髖關節需要一定程度的加壓保持穩定,這時候髖前側的髖屈肌恥骨肌等等會有比較多的向心,但一但要離開到推進,髖關節必須能夠做出減壓的動作讓腿能往後,所以如果前後側的肌肉無法好好一起配合,前側無法放手,也是一種彈響或過度擠壓的可能。
再來還有髖關節的Deep six等同於髖的旋轉肌袖,當他們失能而無法好好讓股骨穩定在髖臼或是太過緊繃,也可能在動作中產生不穩定的軌跡。
所以總合來說還是需要正確的評估找出原因,更重要的是有後續的正確練習,才能夠有機會慢慢改善。
<動作模式問題>
動作控制問題相對無法主動直覺去解決,但如果單純只是因為骨頭的個人化差異造成活動範圍不一,那也許有機會透過動作模式解決。
例如之前上課的時候,幫同學們做了瑜伽三角式的解析。
因為骨盆跟股骨的構造關係,很多時候直接做側彎到底,就會馬上發生骨頭碰骨頭的擠壓,這時候再加入前彎,就容易變成骨頭磨骨頭,有些同學都有這種經驗。
但如果我們了解身體構造,選擇不同的進入軌跡跟順序,很多同學反應長久以來一直出現的疼痛夾擠或是異常的聲音都消失了。
總結
洋洋灑灑不小心寫了那麼多,代表這個還是個複雜的問題,但最後簡單的結論跟建議還是:
1 良好的動作控制來自好的核心控制
2 在決定額外負重或做大角度的動作前,要先確認是否能維持髖關節良好中心化
3 萬一出現聲音,莫急莫驚慌,保持觀察,有疑慮還是去找醫療人員做診斷,接下來還是要做好基本功的練習
阿肯師關心你的髖~~我們下次見
#彈響髖 #髖夾擠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kensyogalif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