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的技巧》
近期線上課程非常蓬勃,有很多器材網路技術性的相關分享,學生該準備什麼也幾乎很多老師都有寫,但我個人比較少看到老師教學技巧的分享?所以乾脆我自己來寫一篇。
為什麼少人寫?
難道是商業機密嗎?
應該也不是,因為教學這件事說起來很單純,跟數學一樣,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誤)。
你也會看到很多人說,「這時候就是考驗原本教學功力的時候了」,其實真的就是這樣。
你原本就會教的,線上課經過一些調整後,通常不會教得太差, 如果原本實體課就教的有點辛苦,線上課只會更糟。
但不管怎樣,如果你依然有點困惑,不妨看看以下的重點,能夠做好的話,應該不只你的線上教學會進步,到時候回到實體教學也會進步。
今天這篇先以一對一教學為背景,團體課也是大部分適用的。
對象
你要教的對象是誰,他跟你上課的經驗是多還是少,這個腦中要先有一個底,這完全會影響後面的規劃。
課前溝通
這堂課要練習什麼,學生想解決什麼問題,知道了主題,腦中要開始思考在無法上實體課的時候,該如何去完成,有時候也可以拍課前影片讓老師先評估。
規劃練習
正式上課前,當然通常腦中已經要有個 plan A,但因為線上教學可能會有一些意外或無法掌控的地方,例如學生就是一直無法做好,在你沒有辦法手觸調整的時候,你有沒有 plan B。
如果疫情前的實體課你是大量靠手觸調整的老師,那現在可能要重新想一下有沒有哪些等效的練習,或甚至選出最簡單又有效的練習。
鏡頭擺設
如果你已經規劃好了練習,接下來就要想:
1 你自己的鏡頭要拍到什麼範圍,如果需要有動作轉換,大概到哪邊會出鏡,當然線上課你可以自己看到自己的動作,也會是一個輔助,但自己心中還是大概有底會比較順暢。
2 學生的鏡頭重點應該擺哪。當然有人說最好兩個鏡頭,多角度,或近的一個遠的一個,不過我覺得這些都是nice to have。
身為指導者應該要知道練習重點在哪,在學生可以配合的程度下擺到最佳位子,甚至該取捨的時候,該捨去什麼角度,這才是真考驗,這也牽涉到評估或是即時的動作檢視。
示範
由於線上課,也不一定每個學生都有大螢幕,示範對的動作跟示範錯的動作的能力又更重要了,要演就要演的像真的,除了要非常明顯以外,也可能需要放慢一點。
口令跟引導
「這邊用力,推我的手,這邊不要動。」這些實體課會用到的手觸口令,已經完全派不上用場了。
所以你的口令除了要清楚易懂,可能還要多一點創意跟想像力。
有人會討論外在口令(以周邊環境為參考目標)跟內在口令(以身體感受為主)的比較,覺得外在口令會比較容易學會,這點我是同意的。
但,我覺得以一個身體本體感覺開發的角度來看,內在口令的內感建立也一樣重要,在教學的時候其實可以視情況交替使用。
另外無法用手碰觸的時候,這時候適當利用學生家的場景就更重要了,包含學生家的牆,床,磚塊,滾筒等等,我都可以利用它們形成一個「隱形的手」來幫我做遠端監控動作。
甚至發揮創意,請學生想像自己在一個橡木桶或游泳圈中間,動作的時候不能碰到邊邊之類。
即時回饋
最後,因為是線上,非實體課在同一個空間,相對你會比較難掌握到學生的身體狀況,細微的抖動,呼吸開始急促,憋氣,細微代償等等,所以適當的暫停,讓學生休息,即時回饋跟討論,我覺得頻率可能要比人在旁邊的實體課要再高一點,除了比較安全,也可以確定練習是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所以看完後會發現,假設把線上的字眼拿掉,其實對實體課也同樣適用,所以為什麼一開始說如果原本實體課就教的不錯的,線上課調整一下通常也會教得不錯。
「以學生的出發點想回來,以終為始,很多事是自然會發生的。」
但也要說一句實在的,要教一堂相對有水準跟效果的線上課,老師本身需要花的精神跟專注比實體課大很多。
例如很多時候可以直接接收的資訊,身體自然移動達到的視角,或是一些方便的手觸引導都被封印了,此時你就要思考更多策略,去補回類似的效果,所以假設原本教4堂課我就覺得就該收工喝一杯,現在大概2堂就差不多了。
疫情期間的線上課,對老師來說,是個強迫升級教學技巧的機會;而對學生來說,也是更加專注培養本體感覺的機會。以這個前提來看,其實不一定會是壞事。
以上,祝各位老師教學順利。
——
📌如果覺得這篇分享對你有幫助
📌歡迎按讚 留言 分享跟tag我
📌你的回饋是我持續寫文章的動力
#線上教學
#教學隨記
#教學隨記真的是隨便記
#kensyogalife See 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