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natomy of Movement Subsystems]

最近終於有空完成了 ID-6 Anatomy of Movement Subsystems的線上課。

真的是超有趣的課程,上完後對於動作的藍圖又更加完整。

 

Subsystems是由Dr. Andry Vleeming提出的概念。不同於解剖列車相對強調筋膜的相連,subsystems比較強調肌肉,筋膜,韌帶等一起構成產生動作的動作鍊。

5 PKC.jpg

 

 

 

主要有5條。

ICS Intrinsic Core Subsystem

簡單講就是核心,包含呼吸功能,好的呼吸產生的穩定功能,身體動作未分化的穩定功能等等。最重要的肌肉挑一條當然就是橫隔模。

 

DLS Deep Longitudinal Subsystem

主要的路線大概包含股二頭長頭,薦椎節結韌帶,腰薦處的多裂肌,對側的豎脊肌。所以在背後這是一個斜走向的動力鍊,負責步態中向心toe off跟離心swing。主要是在矢狀面中穩定產生動作。

 

LS Lateral Subsystem

顧名思義就是側向的穩定系統。但與一般單腳站立穩定的觀念稍微不一樣,LS涵蓋同側的髖外展以及內收肌,以及對側的腰方肌,因為在站立中期其實支撐腿需要兩邊外展內收的力量共同合作才能達到穩定,對側骨盆也會有自然的上提。

 

POS Posterior Oblique Subsystem

就是闊背肌,胸腰筋膜,臀大肌,AKA解剖列車後功能線。簡單說就是在步態中收縮儲存能量。

 

AOS Anterior Oblique Subsystem

腹外斜肌,兩側腹直肌,對側腹內斜肌,對側髖內收肌。因為考慮到的是步態中的能量釋放,所以跟解剖列車的旋線不太一樣。

 

所以結合起來就是回到一個人體最高級的簡單動作,步態。

 

DNS相同的原則,都要從第一個呼吸核心穩定開始,然後進展到矢狀面穩定,然後才慢慢往不同的動作平面前進。

 

又例如常見的脊椎側彎,也許看到的結果是額狀面的側彎或水平面的旋轉,這時候一直糾結於這個結果可能不會有最好的改善,相對的可能要往DLS或根本的ICS著手。

 

最後回到測試矯正練習(其實有時候他們是三位一體),也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元素。

例如DNS經典的三個月躺姿趴姿,三點支撐,高跪姿等等,皮拉提斯部分的動作(但需要修正)Animal Flow的爬行(但需注意更多細節),土耳其起身的改良版,最後回到站姿系列其實比較接近芯瑜伽的拜日式,因為動作設計跟編排與步態比較接近。

 

講到最後,很多時候各種系統或門派都會殊途同歸,好好的呼吸,爬一爬滾一滾,站起來,好好走路,就是這樣阿。

 

#ID6

#Subsystems

#kensyogalife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肯師 Ken 的頭像
    阿肯師 Ken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Ken's Yoga Life

    阿肯師 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