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閱讀筆記

#Pandiculation vs. #Stretch

在找到更合適的翻譯之前,我們姑且叫它們是伸懶腰跟伸展好了。

註:Pandiculation 查網路叫做伸體呵欠,個人比較本土喜歡叫伸懶腰

 

比起一般的伸展,這個有主動控制的伸懶腰主要有3個步驟。
 

pand.jpg

 

✅ Pandiculation

1️⃣️ 主動收縮要放鬆的肌肉

2️⃣️ 有控制的慢慢放鬆

3️⃣️ 完全放鬆 (也許再重新作數輪)

 

簡單的說因為這樣有收縮的動作,增加了大腦的參與,所以可以讓伸展變得更有效。

而有趣的是這個動作其實是動物的本能,像貓咪狗狗跟人的伸懶腰,其實就是一個 Pandiculation 的過程,可以想見貓咪平常就常做這個伸懶腰的動作以保持肌肉的彈性,獵豹也不會因為要打獵了就先來伸展一下,如果需要這樣獵物早就跑了。

類似的概念在 #筋膜解析書 的第八章“有彈性的身體”也有談到,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如果能夠應用這個道理在你的練習,應該是會更事半功倍的,甚至有些FRC的技巧我覺得也有點異曲同工之妙。

那伸展跟伸懶腰有什麼差別?簡單的整理重點:

(以下為直接從文章整理而來,內容有興趣請詳細看原文)


➡伸展是被動

✅伸懶腰是主動

 

➡伸展降低肌肉的潛在力量

✅伸懶腰增加肌肉的感覺覺知

 

➡伸展無法提供大腦新的感覺資訊

✅伸懶腰提供很多新感覺資訊給大腦

 

➡伸展可能會痛

✅伸懶腰感覺很讚

 

➡伸展不太需要專注

✅伸懶腰要專心

 

➡伸展只能短暫的改變肌肉長度

✅伸懶腰可以透過大腦的參與,改變肌肉的張力而達成長期的長度變化

 

➡伸展無法解決感覺失憶

✅伸懶腰可以解決感覺失憶

 

簡單一句話來講,伸展是比較局部的,伸懶腰可以是比較全面的,而且可以更有肌肉的連結跟控制,進而再也不疼痛。

而其實這篇也是從2019年的粉專文章再重寫一次的,原來已超前部署了啊。


參考內容:

Stretching vs. Pandiculation. What's the difference and why does it matter

 

影片

 

#Ken的解剖學小筆記

#KnowYourBody

#kensyogalife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anatomy Fasica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肯師 Ken 的頭像
    阿肯師 Ken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Ken's Yoga Life

    阿肯師 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